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论著与临床报道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顺铂耐药及肿瘤免疫的影响

    高翊轩;张春梅;冯冬梅;刘琦;邓多;潘云;

    目的 探究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uclear receptor-binding SE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NSD2)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顺铂耐药及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中NSD2表达量及对预后、胃癌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影响;RT-qPCR检测胃及胃癌细胞系中NSD2表达量;使用NSD2抑制剂(LEM-14、UNC6934)建立NSD2低表达胃癌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系NSD2抑制效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测NSD2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NSD2对顺铂耐药的影响。结果 GEPIA2数据库/UALCNA网站分析结果显示,NSD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Kaplan-Meier Plotter结果提示NSD2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P<0.05);抑制NSD2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NSD2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系顺铂(HGC-27)耐药(P<0.05),提高顺铂IC50(P<0.001);TISDIB分析提示NSD2抑制CD4及CD8免疫细胞浸润,与PD-L1、CTLA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NSD2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NSD2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顺铂耐药及增加顺铂IC50、促进胃癌细胞免疫逃逸。

    2025年01期 v.47;No.23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D-柠檬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

    陈凤;王腾飞;曹开美;彭铁立;齐玲;宋美慧;

    目的 探讨D-柠檬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将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D-柠檬烯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通过CCK-8法检测D-柠檬烯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检测D-柠檬烯对PANC-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荧光探针检测D-柠檬烯对PANC-1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EdU染色法检测D-柠檬烯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D-柠檬烯诱导PANC-1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D-柠檬烯对PANC-1细胞凋亡蛋白PARP、Caspase-3及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法检测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晶紫染色法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荧光探针检测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ROS含量增加,D-柠檬烯组添加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后,ROS含量减少。EdU染色法检测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抑制D-柠檬烯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凋亡率升高,N-乙酰半胱胺酸干预后D-柠檬烯的促凋亡作用减弱。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D-柠檬烯组PANC-1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Bax)的表达升高,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 D-柠檬烯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通过调控ROS发挥作用。

    2025年01期 v.47;No.230 10-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TRIM40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李玟;赵禹博;马佳纯;母红叶;宋美慧;齐玲;张梦阳;

    目的 探讨TRIM40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MIA PaCa-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中TRIM40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IA PaCa-2细胞和PANC-1细胞中TRIM40蛋白表达和分布;使用慢病毒TRIM40感染MIA PaCa-2细胞过表达TRIM40,通过qRT-PCR实验检测TRIM40的表达以验证感染效率;采用CCK-8、伤口愈合、Transwell小室、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TRIM40后MIA PaCa-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胰腺正常导管上皮(HPDE)细胞相比,胰腺癌细胞中的TRIM40水平显著降低。采用CCK-8、伤口愈合、Transwell小室、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TRIM40后MIA PaCa-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TRIM40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HPDE细胞,过表达TRIM40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

    2025年01期 v.47;No.23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青黛调控铁死亡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倩;白恒宇;杨祥;高俪原;徐秀泉;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铁死亡角度探讨青黛治疗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的分子机制,揭示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利用TCMSP、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青黛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与TBI相关的靶点。使用Venny 2.1软件对青黛活性成分靶点和TBI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青黛-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GeneCards和FerrDb数据库获得铁死亡基因靶点,利用STRING、Metascape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0软件对青黛活性成分、铁死亡、TBI三者综合分析,并通过AutoDockTools 1.5.7软件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青黛活性成分9个,对应靶点254个,TBI靶点1 969个,交集靶点109个。铁死亡靶点1 225个,三者交集靶点32个。PPI网络分析发现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SR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等5个靶点是青黛调控铁死亡治疗TBI的主要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靶点PPARG、EGFR、SRC、ERBB2、PARP1与青黛的活性成分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 青黛可能通过调控铁死亡治疗颅脑损伤。

    2025年01期 v.47;No.230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白色念珠菌对M2巨噬细胞极化逆转作用的研究

    台立;汤兴丽;

    目的 探究高温灭活的白色念珠菌对人外周血来源的M2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位点是否与Dectin-1相关。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在体外将其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高温灭活的白色念珠菌刺激M2,通过ELISA法测定其M2相关特征的变化;利用抗Dectin-1抗体对该过程进行阻断,判断Dectin-1是否参与该过程。结果 经过热灭活白色念珠菌预处理的M2巨噬细胞再一次接触到外来刺激物LPS时,会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并且白色念珠菌对M2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即M2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也随着白色念珠菌的刺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除此之外,Dectin-1的抗体可以阻断白色念珠菌对M2巨噬细胞的极化逆转作用。结论 高温灭活的白色念珠菌处理后的M2巨噬细胞,其极化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由抑炎性的状态逐渐转变为促炎性的状态,并且Dectin-1参与了此过程。

    2025年01期 v.47;No.23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牡丹皮精油纳米颗粒在日化品中的除螨功效及安全性检测

    任至立;滕俏;赵金红;李媛媛;

    目的 制备牡丹皮精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对粉尘螨的抑杀作用,同时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以期获得一种新型杀螨洗护用品。方法 将制备的牡丹皮精油纳米颗粒添加于不同日化产品中,采用接触法和趋避法测定其对粉尘螨的抑杀活性,并进行家兔皮肤刺激实验。结果 添加了牡丹皮精油纳米颗粒的洗衣液和洗衣粉对粉尘螨的接触死亡率分别为95.17%和96.17%,趋避率分别为82.11%和81.19%;在皮肤刺激试验中,皮肤反应积分均值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结论 牡丹皮精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洗涤产品中对粉尘螨具有良好的触杀活性和趋避活性,无皮肤刺激性。

    2025年01期 v.47;No.23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雏菊叶龙胆酮的抑菌作用研究

    陈雪晴;张峥嵘;马丽;孙加燕;查元;慈傲特;朱金燕;

    目的 探讨雏菊叶龙胆酮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方法 雏菊叶龙胆酮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后,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耐药性诱导,以荧光染料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碘化丙啶(PI)检测菌的死活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RT-PCR分析大肠杆菌外输泵基因AcrA、AcrB的表达。结果 雏菊叶龙胆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MIC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00μg/mL;MBC分别为200μg/mL、250μg/mL、250μg/mL。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时随着诱导代数的增加,未出现耐药性。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雏菊叶龙胆酮能够透过细胞膜,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死亡的菌细胞数逐渐增加。扫描电镜显示雏菊叶龙胆酮对3种菌的形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肠杆菌细胞菌体的表面形态出现明显的溶解和坍塌,随着浓度的增加,大部分菌体严重皱缩、干瘪、扭曲变形、菌体表面凹凸不平,且可降低大肠杆菌其外排泵基因AcrA、AcrB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 雏菊叶龙胆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佳,主要通过损伤大肠杆菌细胞形态,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且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具有抑制作用。

    2025年01期 v.47;No.23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BV C反基因锁核酸对转基因小鼠体内病毒活性的抑制效果

    韦武均;肖树荣;邓益斌;罗艳红;许桂丹;胡仁统;彭彬;农顺强;陈晓昊;

    目的 探讨基于HBV C反基因锁核酸(Antigene LNA)对转基因小鼠体内病毒活性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24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反基因锁核酸(Antigene LNA)组、拉米夫定(3TC)组、无关序列(NC)组和空白(Blank)组。其中Antigene LNA组、NC组和Blank组小鼠按0.5μg/g注射剂量,分别在第1天、第3天和第5天通过尾静脉注射400μL 5%GLU-阳离子聚合物-Antigene LNA、400μL 5%GLU-阳离子聚合物-无关序列、400μL 5%GLU-阳离子聚合物;而3TC组小鼠按10μg/μL的拉米夫定溶液每天灌胃2次,连续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HBsAg,免疫组化检测肝脏HBsAg、HBcAg细胞阳性率,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细胞变化。结果 治疗后的第7天,与3TC组、NC组、Blank组比较,Antigene LNA组血清HBeAg、HBV DNA、HBsAg抑制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组织HBsAg、HBcAg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01)。小鼠肝、肾组织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Antigene LNA能有效抑制体内HBV病毒活性,为HBV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025年01期 v.47;No.230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天麻素通过NF-κB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引发的肝损伤

    陈昭莹;胡蓉;李凤舜;产翠翠;

    目的 本实验主要基于NF-κB通路探讨天麻素对脑缺血所致肝损伤大鼠的作用原理和机制。方法 对40只健康SD成年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模型组(MCAO)和天麻素治疗组(GAS)。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采用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天麻素治疗组大鼠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每日10 mg/kg腹腔内注射,持续2周;假手术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持续2周;脑缺血模型组大鼠不予任何治疗。称取大鼠的肝脏重量和体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法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变化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模型组和天麻素治疗组的肝组织显示出显著的水肿和炎性损伤,并且肝组织中的NF-κB p65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上升;与脑缺血模型组相比,天麻素治疗组肝组织的炎性损伤程度有所缓解,其肝组织中NF-κB p65与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有所下降。结论 脑缺血能够导致肝组织炎性损伤,NF-κB信号通路中的NF-κB p65和TNF-α可能参与了炎性反应的发生过程;天麻素能减轻脑缺血大鼠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NF-κB信号通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对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2025年01期 v.47;No.230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皂苷A对抑郁样小鼠模型改善作用的研究

    李赛;宋侨;姜雪;陆夏枫;彭诗倩;张敬芳;许迪;左湘;

    目的 本文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irde, LPS)诱导的抑郁相关表型小鼠的改善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LPS)、柴胡皂苷A组(柴胡皂苷A+LPS)、氟西汀组(氟西汀+LPS)。用脂多糖(LPS)诱发小鼠抑郁模型;用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蔗糖偏好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检测SSA和LPS处理对小鼠血清内皮质酮(CORT)和下丘脑促性腺激素(CRH)的表达水平;用HE染色法,对海马区进行观察。结果 模型组小鼠在强迫游动不动时间、悬尾静止时间、庶糖偏好等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无序、形态不规则;5-HT水平降低(P<0.001),CORT升高(P<0.001),CRH升高(P<0.001);柴胡皂苷A组小鼠经胡皂苷A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其悬尾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0.001);HE组织学观察发现,组织结构较为规整,凋亡较少,但有较多的正常细胞存在;5-HT水平在小鼠中升高(P<0.001),CORT和CRH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柴胡皂苷A通过脑-肠轴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2025年01期 v.47;No.23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及己多糖提取工艺

    陈彩云;谢先进;李安琪;檀圆圆;丁浩;方源孝;李晨曦;孙淑萍;

    目的 探讨正交实验优化及己的多糖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及己多糖。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利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及己多糖提取的料液比、温度、时间和次数,以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多个方法学实验,验证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及己多糖的醇沉时间及醇沉浓度。结果 优化出及己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3次,提取时间1.5 h。确定及己多糖的最优醇沉条件为75%乙醇浓度,醇沉后静置18 h。结论 本研究提取工艺优化合理,能最大程度提高及己多糖的提取率,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己多糖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7;No.230 65-7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醛固酮/肾素比值与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梁晓莹;童嫘;雒虹郦;杨阳;

    目的 研究醛固酮/肾素(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 ARR)与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相关性,并分析ARR是否为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7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高血压五项或高血压三项检查,计算ARR值,按照ARR中位数值大小分为高ARR组(ARR≥3.47)和低ARR组(ARR<3.47),每组各89例;完善生化常规、心脏彩超检查。ARR与高血压心脏损害各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RR与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关系;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RR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A)、高血压病程、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肥厚(LVH)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RR与LVPWT(r_s=0.366,P<0.001)、LVMI(r_s=0.228,P=0.002)、LVH(r_s=0.296,P<0.001)呈正相关。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RR(β=0.298,P<0.001)、体重(β=0.171,P=0.017)与LVPWT呈独立正相关;ARR(β=0.231,P=0.001)、高血压病程(β=0.218,P=0.002)与LVMI呈独立正相关,BSA(β=-0.198,P=0.005)与LVMI呈独立负相关。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R(OR=1.160,95%CI:1.056~1.274,P=0.002)、高血压病程(OR=1.090,95%CI:1.021~1.164,P=0.010)与LVH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ARR升高可以作为LVPWT增大、LVMI增加、LVH的危险因素。

    2025年01期 v.47;No.23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修补材料对颅骨缺损患者情绪、认知功能改善及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张辉;邓明亮;邵东奇;姜之全;娄飞云;

    目的 分析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不同材料对患者术后情绪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在选择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时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7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12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钛网或聚醚醚酮,分成A组(钛网)91例和B组(聚醚醚酮)34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分值评价情绪和认知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值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在情绪、认知功能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并且B组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在颅骨缺损修补中使用聚醚醚酮材料,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及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47;No.230 76-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研究

    雒虹郦;梁晓莹;童嫘;张杨毅;曹晓倩;王乃梅;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16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对其衰弱程度进行评估。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其与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的16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91例(54.82%)为非衰弱组患者,75例(45.18%)为衰弱组患者。老年衰弱组患者年龄、独居、用药数目、FT_3、FT_4及白蛋白水平与非衰弱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_3、FT_4、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用药数目增加是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SH水平变化与衰弱无关。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FT_3、FT_4、白蛋白及用药数目可能与衰弱发生有关,而TSH与衰弱无关。

    2025年01期 v.47;No.230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罗兰波;黄丽花;周游;胡敏;眭文娴;陈桂彬;石柳春;杨小兵;

    目的 评价运用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检测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广西胸科医院收治的疑似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样本或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213例进行tNGS,并将结果与传统培养及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DST)、快速分子技术进行比较,以表型DST为标准,进一步分析tNGS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结果 213例临床标本(痰液、BALF)传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4.32%(137/213),tNGS法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96.24%(205/213),快速分子方法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4.18%(158/213),tNGS法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快速分子方法(χ~2=41.149,P<0.001)和传统培养(χ~2=68.568,P<0.001)。与137例有表型药敏结果比较,表型药敏试验与tNGS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氟喹诺酮类、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的耐药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表型药敏结果为金标准,tNGS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氟喹诺酮类、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95.97%、87.37%、71.70%、74.47%、0、82.76%、50.00%及100%;特异度分别为92.31%、97.62%、97.62%、91.11%、100%、97.22%、100%和99.26%;准确度分别为95.62%、90.51%、87.59%、85.40%、99.27%、94.16%、97.81%及99.27%;Kappa值分别为0.776、0.792、0.726、0.669、-、0.821、0.657和0.796。结论 tNGS法可以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预测利福平、异烟肼、氟喹诺酮类、卷曲霉素、链霉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准确度达到85%以上,对利福平、异烟肼、氟喹诺酮类药物、卷曲霉素的耐药性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1期 v.47;No.230 87-9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4种衰弱筛查工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杨丹;迟晨汝;陈梦奇;邵明;黄孝华;周志庆;刘欢;王翠珍;

    目的 将4种衰弱筛查工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比较,以评价它们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取了209例患者进行调查。使用Frail量表、Edmonton衰弱量表、Groningen衰弱量表、Tiburg衰弱量表、衰弱指数对其进行衰弱状况的筛查评价,以衰弱指数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标准。使用SPSS 23.0及MedCalc19.7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同时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来对5种筛查工具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估。通过约登指数确定各个衰弱筛查工具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在最佳临界值的性能指标。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8.76%,Frail量表、Edmonton衰弱量表、Groningen衰弱量表、Tiburg衰弱量表在血透患者中筛查出的AUC值分别为0.896、0.773、0.768、0.568,Frail量表的AUC值分别高于Edmonton衰弱量表(Z=3.274,P<0.05)、Groningen衰弱量表(Z=3.387,P<0.001)及Tiburg衰弱量表(Z=7.001,P<0.001),并且它的灵敏度(0.877)和特异度(0.914)、阳性预测值(0.866)、阴性预测值(0.921)在4种筛查工具中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里,Frail量表相对于其他3种衰弱筛查工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更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筛查。

    2025年01期 v.47;No.230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慢性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横断历史研究

    周佳佳;王军永;刘霞;

    目的 调查我国慢性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纵向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路径、提高临床路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筛选我国2002年至2023年有关慢性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期刊文献,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2002~2023年关于慢性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慢性病实施临床路径后降低的住院费用、减少的住院天数和入径率均值随年份变迁无明显变化趋势,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变动量介于小效果量和中等效果量之间;不同病种的慢性病中,时间对乳腺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受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测量指标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病种类别、样本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变迁无明显变化趋势。建议通过统一测量工具、落实责任主体、加强差异化管理等措施,不断改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025年01期 v.47;No.23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广西养老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孔帅;黄龙坚;

    目的 对广西健康养老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政策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自治区政府网站、自治区健康委员会官网搜索获取广西健康养老相关政策文本,使用NVivo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对经筛选后得到的19份养老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构建PMC指数评价模型,计算PMC指数得分,对政策进行等级评价。结果 政策工具结构使用不平衡,需求型政策工具缺失(17.68%),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偏好,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占比高达31.11%,对养老保障关注较少,仅占11.11%。PMC指数模型结果显示,19份政策均在良好和优秀范围内,PMC得分均值为6.25。结论 广西养老政策总体质量较好,在政策评价、政策措施和功能方面得分较高,但还存在政策工具不均衡、政策目标不够全面,政策参与主体有限等问题。应从增加需求型工具使用、拓展政策目标、动员多主体参与等方面入手提升政策质量。

    2025年01期 v.47;No.230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肺腺癌中HSPB1表达及调控网络

    欧阳苏杭;梁华清;黄丽清;黄月华;谭有将;屈迟文;王荣;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SPB1在肺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复杂的调控网络。方法 采用Oncomine、DNMIVD、UALCAN和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表达和生存情况。利用STRING和LinkOmics作基因富集分析(GSEA)。通过GSEA富集激酶、miRNA和转录因子的靶网络。结果 在LUAD中发现HSPB1过表达。HSPB1的表达与LUAD的预后、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且与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与功能网络相关。HSPB1涉及一些肿瘤相关的激酶、miRNA和转录因子。结论 HSPB1可能作为LUAD的预后和治疗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期 v.47;No.230 111-11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生物信息学分析KRT6B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钱格格;杨亚雯;李嘉慧;况云舒;章雯;芮雨童;陈麒霖;赵森;孙恩涛;陈冰;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KRT6B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预后和免疫相关特性,阐明其作为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新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运用TCGA数据库和HPA数据库分析KRT6B的mRNA和蛋白在不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R语言分析其在泛癌中与预后及免疫相关特性的相关性;采用CancerSEA数据库分析KRT6B肿瘤细胞表型的相关性;运用GSEA富集通路分析KRT6B所作用的信号通路;使用Cellminer数据库分析KRT6B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KRT6B mRNA和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泛癌中KRT6B的高表达与更差的总生存期(OS)、无病间隔期(DFI)、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进展间隔期(PFI)密切相关(P<0.05);KRT6B表达水平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细胞表型相关(P<0.05);泛癌中KRT6B表达与TMB、MSI、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KRT6B在泛癌中富集在多条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上;KRT6B高表达与Barasertib、Dexrazoxane、Acetalax敏感性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KRT6B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表现出与多种肿瘤预后、免疫因素及肿瘤相关通路和表型相关,拥有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2025年01期 v.47;No.230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重金属联合暴露风险分层以及青少年肾脏健康的关联研究

    张玲;翁雨洁;王峙;袁敏;

    目的 探讨青少年人群中多种重金属(砷、铅、镉、汞)联合暴露组及其与肾脏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2009—2014的调查队列,涵盖2 709名12~19岁青少年。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中的k-medoids聚类算法,根据尿液砷、铅、镉、汞和血液铅、镉、汞的浓度,将样本分为不同的暴露风险组。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其他关键协变量后,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风险组的暴露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尿酸(SUA)、尿白蛋白(UA)、血尿素氮(BUN)及收缩压(SBP)之间的关联。结果 识别了血液和尿液中3种主要金属暴露组,发现金属联合暴露组与部分肾脏参数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对于血液中的金属,第一组人群的镉、汞和铅水平最低;第二组中汞浓度最高,其次是铅,而镉浓度最低;在第三组中,铅和镉的浓度高于汞,汞浓度处于最低水平。在第二组中,人群的血清尿酸(SUA)显著高于第一组,效应值为0.163(95%CI:0.066~0.261,P=0.001)。尿液金属的联合暴露组同样表现出显著差异。第一和第三组中4种尿液金属(砷、镉、汞、铅)分布相对均衡,但第三组的整体水平高于第一组。第二组中的金属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砷、镉、汞的浓度依次递增,而铅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根据尿液金属第二组人群的eGFR显著低于第一组,效应值为-12.893(95%CI:-18.905~-6.880,P<0.001);而第三组人群的eGFR显著高于第一组,效应值为7.195(95%CI:2.274~12.117,P=0.004)。此外,第三组人群的收缩压显著低于第一组,效应值为-1.411(95%CI:-2.807~-0.014,P=0.048)。结论 血液和尿液中金属联合暴露组与部分肾脏参数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高水平金属联合暴露组的人群有相对较低的eGFR和较高的血清尿酸值。

    2025年01期 v.47;No.230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8—2023年某教学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分析

    张培金;蔡东珍;秦丹;李燕;吴群;张晓娟;尹慧;钟芳;雷健;谢贝贝;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征,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3年该院医务人员共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330例,发生率在1.63%~2.06%之间,年均发生率为1.91%,职业暴露全年发生高峰集中在7~9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66.97%),年龄主要分布在≤25岁(59.70%),工作年限≤1年(74.24%),职业类别以实习进修和规培人员为主(60.91%);发生科室以内科(37.88%)和外科(35.76%)为主,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90.30%),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90.00%),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56.36%)为主,其次为梅毒螺旋体(16.36%);暴露环节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拔针(23.94%)、处理锐器(18.18%)、手术(10.91%),暴露发生场所主要在病房内(55.76%)和手术室(26.97%);暴露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操作不慎(64.55%)、违规操作导致(13.64%)、意外或紧急情况(12.12%)。不同职业类别医务人员暴露方式、暴露环节、暴露场所和暴露源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职业暴露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开展针对性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职业安全防控体系,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2025年01期 v.47;No.230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内近20年ICU气管插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莫锦;宋长春;李席;

    目的 为分析国内ICU气管插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 6.3 R1对来自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自2003—2023年的6 418篇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机构和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ICU气管插管领域关键词产生了16个聚类,聚类规模最大的是“人工气道”;“影响因素”和“镇痛”是2017—2023年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结论 现有ICU气管插管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均较少,地域发展不平衡,研究团队间、区域间机构合作程度不够紧密,未来应加强合作,形成示范性、多中心、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ICU气管插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025年01期 v.47;No.230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rs1800630多态性与Graves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孙玲玲;凌烈锋;徐蕾;

    目的 探索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rs1800630多态性与Graves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2月PubMed、Web of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收集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rs1800630多态性与Graves病易感性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5.0、 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包括2 024例Graves病患者和2 34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AA+CA/CC,OR=1.35,95%CI(1.07~1.70),P=0.01]及杂合子模型[CA/CC,OR=1.35,95%CI(1.08~1.70),P=0.01]及等位基因模型[A/C,OR=1.28,95%CI(1.04~1.58),P=0.02]下rs1800630多态与Graves病相关。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亚洲人群中该多态与Graves病发病具有统计学意义,显性模型OR=1.56,95%CI(1.28~1.91),P<0.001;杂合子模型OR=1.56,95%CI(1.26~1.93),P<0.001;等位基因模型OR=1.45,95%CI(1.22~1.71),P<0.001。结论 TNF-α基因rs1800630多态位点与Graves病的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尤其在亚洲人群中A等位基因具有增加罹患Graves病的风险。

    2025年01期 v.47;No.230 144-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医药现代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选穴规律

    李庚;刘双丽;范硕辰;邵露;蒋贤根;曹洋;潘雷;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选穴数据库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关联分析;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绘制高频腧穴关联网络图;运用R语言cluster软件包对高频用穴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谱系图。结果 共纳入92篇文献,获得处方85个,涉及腧穴54个,应用总频次653次;总体用穴频次最高的三穴分别为水沟、内关、三阴交,常选取的经络为督脉、手厥阴心包经,涉及的腧穴多位头颈部及下肢部,以交会穴居多;腧穴配伍方面,内关-水沟-三阴交的支持度最高;前18位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遵循醒脑开窍、调气活血的治疗原则,核心处方为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涌泉,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47;No.230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探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阳虚遗精的中医辨证施治

    李欣阳;王洪武;

    目的 探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心阳虚型遗精的临床应用及理论依据,以开辟中医治疗遗精的新思路。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心阳虚遗精的病因病机以及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探秘及药理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 心阳虚可致心神妄动、心肾不交,导致遗精发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桂枝汤温补心阳、固摄肾精,龙骨牡蛎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全方调和营卫阴阳,案例分析提示该方治疗心阳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治疗心阳虚导致的心神不安和心肾不交型遗精,也可改善遗精伴失眠、心悸等症状,为中医治疗遗精提供了有力参考。

    2025年01期 v.47;No.230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综述

  • HMGB1、氧化应激对细胞自噬和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

    甘慧芳;覃月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与氧化应激可介导细胞自噬和凋亡,参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RAGE)、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等多种受体相结合,介导炎症、免疫及细胞增殖、迁移、自噬、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氧化应激在机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和抗氧化物质失衡状态下,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线粒体通透性改变,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本文分别就HMGB1、氧化应激对细胞自噬和凋亡作用进行综述,为靶向抑制HMGB1及使用抗氧化剂防治疾病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2025年01期 v.47;No.230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中海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机制的研究进展

    荆钰鑫;文卓敏;林国武;农顺强;梁丽梅;周伟杰;

    地中海贫血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往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与溶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不仅面临着血液系统的异常,还由于遗传性因素以及频繁输血等后天治疗带来的影响,免疫功能逐渐受损,患者更易并发严重感染,使其死亡率大幅上升,给临床的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当前针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本文针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指导临床治疗、促进个性化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47;No.230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近视与儿童青少年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赵朝阳;郝少峰;李会琳;

    目前我国近视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近视不仅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影响其升学和就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因视力矫正而产生巨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国家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愈发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测量在近视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疗效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观察指标。本文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査和眼部生物参数测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近视与儿童青少年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

    2025年01期 v.47;No.230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教育研究

  • 民族医科院校研究生的多学科融合团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黄永毅;周文婷;曾红;莫小强;莫颂轶;覃洪含;黄衍强;

    民族医科院校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科融合难度大,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学科规划和课程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和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和专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等对策建议。此外,本文还分享了右江民族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科团队的经验,为民族医科院校医学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7;No.230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护理

  • 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与应对效能相关性分析

    朱敏;韩雅婷;范慧敏;柏心如;陶秀彬;王晓晔;

    目的 探讨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影响因素及与应对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本市某三甲医院肝胆外科258例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应对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81.00(71.00~90.00)分,应对效能得分为52.00(46.00~56.00)分。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陪护、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应对效能是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应对效能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带T管的胆管结石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尚可水平,应对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效能与出院准备度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应对效能,提高出院准备度。

    2025年01期 v.47;No.230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手术室护士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防护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巨光;韦春萱;黄稳;李巧莉;何万军;蒋国永;

    目的 通过对百色市多家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PH)防护知信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对IPH防护知信行的现状,以制定今后手术室IPH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IPH防护知信行问卷对百色市16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百色市手术室护士对IPH防护知信行得分为(136.17±13.0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在医院级别、职称、参加IPH防护培训次数是手术室护士IPH防护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色市手术室护士对IPH防护处于中等水平,但仍需加强护士对IPH防护的培训,以减少IPH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025年01期 v.47;No.230 182-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桂荣;罗前颖;李丽娟;林珊珊;刘效刚;何银连;李燕飞;陈宏明;罗世官;罗春苗;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广西百色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0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手术后第7天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疼痛数字评分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疾病感知问卷简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运动恐惧发生率为72.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焦虑、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和屈服维度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疼痛、焦虑、采用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出现运动恐惧的概率较大,医护工作者要早期识别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降低患者的运动恐惧。

    2025年01期 v.47;No.230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类论文。栏目开设有论著与临床报道、中医药现代研究、医学综述、临床护理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医药、卫生、科技人员。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数据可靠。所有类型稿件字数不宜低于5000字。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2025年01期 v.47;No.23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