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论著与临床报道

  • 木鳖子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体外抗肝纤维化研究

    袁喜东;黄媛恒;吴耀生;

    目的 研究木鳖子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gypsogenin-3-O-β-D-glucuronide, GYP)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及其潜在的作用通路机制。方法 在LX2细胞中分别加入400μmol/L乙醛和不同浓度的GYP进行培养;用CCK-8检测试剂盒来测GYP作用于LX2细胞的IC_(50)值及GYP对乙醛诱导的LX2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LX2细胞迁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qPCR)检测COL1A1和ACTA2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l-Ⅰ、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RⅡ、p-Smad3、 Smad3、Bax和Bcl-2蛋白水平的情况。结果 GYP对LX2细胞24 h半数抑制率(IC_(50))为80.22μmol/L;GYP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乙醛诱导的LX2细胞存活状态(P<0.05);一定浓度的GYP能抑制LX2细胞的迁移(P<0.05)和下调乙醛诱导的LX2细胞COL1A1和ACTA2基因的表达(P<0.05);GYP可浓度依赖性地下调Col-Ⅰ、α-SMA、p-PI3K、p-AKT、AKT、TGFβRⅡ、p-Smad3和Bcl-2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GYP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Bax的表达(P<0.05)。结论 GYP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TGF-β1/Smad和凋亡通路来抑制LX2细胞增殖活化,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2025年02期 v.47;No.231 193-199+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二甲双胍通过调节GPX4/ACSL4轴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

    叶伟;忻钰棋;朱文君;俞诗琦;何冲;孔祥;姚新明;

    目的 探究高糖高脂诱导小鼠足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作用机制以及二甲双胍(Met)能否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足细胞损伤。方法 (1)将小鼠肾足细胞(MPC-5细胞)分组:MPC-5细胞分别在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5.6 mM的DMEM培养基,Con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3.3 mM的DMEM培养基,HG组)、高脂组(葡萄糖浓度为5.6 mM,棕榈酸钠浓度为0.25 mM的DMEM培养基,HP组)、高糖高脂组(葡萄糖浓度为33.3 mM,棕榈酸钠浓度为0.25 mM的DMEM培养基,GP组),孵育24 h。(2)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1处理:MPC-5细胞分别在Con组、GP组、GP+Fer-1组(MPC-5细胞于铁死亡抑制剂Fer-1浓度为10μM的DMEM培养基中预处理2 h,随后将培养基更换为葡萄糖浓度为33.3 mM、Fer-1浓度为10μM的DMEM培养基),孵育24 h。(3)加入降糖药物处理:MPC-5细胞分别在Con组、GP组、GP+Met组(MPC-5细胞于Met浓度为0.5 mM的DMEM培养基中预处理2 h,随后将培养基更换为葡萄糖浓度为33.3 mM、Met浓度为0.5 mM的DMEM培养基)、GP+沙格列汀(Sax)组(MPC-5细胞于Sax浓度为100 nM的DMEM培养基中预处理2 h,随后将培养基更换为葡萄糖浓度为33.3 mM、Sax浓度为100 nM的DMEM培养基)、GP+达格列净(Dap)组(MPC-5细胞于Dap浓度为2μM的DMEM培养基中预处理2 h,随后将培养基更换为葡萄糖浓度为33.3 mM、Dap浓度为2μM的DMEM培养基),孵育24 h。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GSH/GSSG比值、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铁离子浓度以及铁死亡相关蛋白(xCT、GPX4及ACSL4)的表达。结果 (1)与Con组相比,HP组、GP组MPC-5细胞生存率降低,GSH/GSSG比值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铁离子浓度增加,GPX4表达下降,ACSL4表达上升。(2)GP组MPC-5细胞在Fer-1作用下,细胞生存率增加,GSH/GSSG比值上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铁离子浓度降低,GPX4表达增加而ACSL4表达下降。(3)GP组MPC-5细胞在3种降糖药作用下,细胞生存率均增加,GSH/GSSG比值上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铁离子浓度降低,GPX4表达增加而ACSL4表达下降,而其中Met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铁死亡参与了GP引起的足细胞损伤过程,Met可通过GPX4/ACSL4轴抑制铁死亡改善足细胞损伤。

    2025年02期 v.47;No.231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POM12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姚兆女;宋鑫;裴钰琳;李迪;朱小年;谭盛葵;

    目的 探讨核孔膜蛋白121(POM12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OM1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此外,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验证POM12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模式,并预测其潜在调控通路。体外实验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POM121表达变化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POM12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67%(47/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2.67%(3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121的表达水平在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硬化发生(χ~2=5.872,P=0.015)及远处转移(χ~2=6.354,P=0.01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M121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更差,其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体外功能实验证实,POM121过表达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数据表明,POM1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模式,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较差的生存结局相关。潜在机制分析提示,POM121可能影响ERBB信号传导和补体系统激活等关键通路。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POM121呈现显著高表达状态,且该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与患者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OM121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5年02期 v.47;No.231 20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EGFR通过AKT/c-Jun途径上调PD-L1降低Hep3B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薛子晗;高佳丰;涂丽;刘洋;于滢;唐小龙;

    目的 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SFB)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关系。方法 采用SFB单独处理Hep3B细胞以及SFB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处理Hep3B细胞,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JC-1染色等方法分析SFB和EGF对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基因敲低技术敲低EGFR验证EGFR对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通过WB、免疫荧光实验分析EGFR与PD-L1的关系。应用MK2206(AKT抑制剂)揭示EGFR上调PD-L1降低Hep3B细胞对SFB敏感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SFB能够抑制Hep3B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EGF激活EGFR后,能够降低Hep3B细胞对SFB敏感性,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增加、增殖能力增强、凋亡水平降低。相反,EGFR敲低可提高细胞对SFB敏感性。EGFR活化能上调PD-L1表达,EGFR敲低则降低其表达。过表达PD-L1会降低Hep3B细胞对SFB敏感性,下调PD-L1则提高敏感性。EGFR可能位于AKT和c-Jun的上游,通过调控AKT和c-Jun的磷酸化来上调PD-L1表达。结论 EGFR通过AKT/c-Jun途径上调PD-L1,从而降低肝癌Hep3B细胞对SFB的敏感性。

    2025年02期 v.47;No.231 215-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铬、锌、铝相互作用及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杨远清;郑璐萍;周文婷;罗家锱;黄衍强;

    目的 探索铬、锌、铝相互作用及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EDTA络合反应及细胞培养实验检测铬、铝、锌的相互作用。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30只,分5组,每组6只,检测单金属及混合金属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铬(2.7~13.3μg)和锌(0.07~0.34μg)拮抗铝(53.3μg);铬(159.9~266.5μg)拮抗锌(13.4μg);锌(0.36~2.73μg)拮抗铬(53.3μg)。动物实验:铬(100.8~604.2μg)显著降血糖;锌(151.8~455μg)降血糖效果随剂量增加减弱;铝(5.6~30.2μg)使血糖上升。铬(100.8~604.2μg)拮抗铝(16.6μg)升血糖效应;锌(182~455μg)与铝(16.6μg)协同升血糖;锌铬比值2∶1(0.82μg∶0.41μg)协同降血糖。结论 铬、锌、铝在特定浓度下存在拮抗作用,但铬和锌在一定比例下可协同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2025年02期 v.47;No.231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紫草素去氧糖苷的合成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估

    刘大川;梅恬恬;王影;

    目的 本研究通过用脱氧葡萄糖胺修饰紫草素来提高其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1,3,4,6-四乙酰-2-氨基-2-脱氧葡萄糖盐酸盐和丁二酸酐和紫草素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Z-1-2。将不同浓度的Z-1-2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干预。用MTT法筛选目标产物对MCF-7、MDA-MB-231、4T1以及HUVEC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评估目标产物处理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目标化合物Z-1-2的产率为27%。Z-1-2对所选细胞系均有抗增殖作用,其中对MDA-MB-231的抗增殖活性最优,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本研究所设计合成的2-脱氧-2-氨基糖苷紫草素衍生物(Z-1-2)对乳腺癌细胞系中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7;No.231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HDAC抑制剂SAHA联合放疗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进展

    周莹;刘中;余定玥;于佳琪;张梓萌;李多杰;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亚酰苯胺羟肟酸(SAHA)联合放疗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进展。方法 CCK-8实验检测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中HDAC抑制剂SAHA和最佳放疗剂量。随后细胞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中蛋白γH2AX、Rad51和DNA-PK的表达情况。彗星实验和ER标签检测各组是否发生DNA损伤修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各组γH2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加入不同剂量的SAHA后,其中IC_(50)为4.173μmol/mL,而最佳放疗剂量为8 GY。CCK-8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NC组,SAHA、IR和SAHA+IR组中的细胞增殖率均下降(P<0.05);相较于SAHA和IR组,SAHA+IR组中的细胞增殖率最低(P<0.05)。WB结果提示,相较于NC组,SAHA和SAHA+IR组中的γH2AX表达上升,而DNA-PK和Rad51表达下降(P<0.05)。IR组与NC组无差异(P>0.05)。随后彗星实验和ER标记实验显示,相较于NC组,SAHA、IR和SAHA+IR组中的DNA损伤上升,而SAHA+IR组最明显(P<0.05)。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SAHA+IR组中γH2AX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 HDAC抑制剂SAHA联合放疗加强了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进展。

    2025年02期 v.47;No.231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不同尺寸钛颗粒对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陈丽羽;唐礼;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级和微米级的钛(Ti)颗粒对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Ti纳米颗粒(TiNPs)和Ti微米颗粒(TiM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RT-qPCR、ELISA、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研究TiNPs和TiMPs在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 与空白组(NC组)比较,浓度为100μg/mL的TiNPs组和TiMPs组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及IL-1β的蛋白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TiNPs组的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iMPs组(P<0.05)。此外,与NC组相比较,TiNPs组中p-p65和p-IκB-α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且M1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表达上调(P<0.05)。结论 TiNPs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2025年02期 v.47;No.231 242-248+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章能胜;王金彬;叶红兵;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UPLC-MS/MS),分析九华黄精九蒸九晒法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 在UPLC-MS/MS技术基础上结合统计学分析,以差异倍数(FC, FC>1.5或FC<0.67,P<0.05)、变量权重值(VIP,VIP>1、P<0.05)为筛选条件,分析九华黄精九蒸九晒法炮制前后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探索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结果 共检测到2 173个代谢物,主成分分析发现九蒸九晒后前80种(top 80)显著差异主要代谢物相对含量上调有52种,下调有28种,主要差异代谢物为生物碱、黄酮、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有机酸等。结论 九华黄精九蒸九晒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并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此法可为后续炮制机制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v.47;No.231 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GA-BP神经网络多指标优化罗布麻叶微丸的制备工艺

    葛俊;邹纯才;鄢海燕;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GA-BP神经网络多指标优化罗布麻叶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以收率(%)、圆整度(°)、豪斯纳比(Hausner ratio, HR)和脆碎度(%)为评价指标制备罗布麻叶微丸。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载药量(%)、滚圆频率(Hz)和滚圆时间(min)为考察因素,基于G1-EWM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计算综合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罗布麻叶微丸制备工艺;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合理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并预测罗布麻叶微丸制备工艺;验证比较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确定罗布麻叶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综合评价指标均值为0.9732(RSD=0.53%),与理论值0.9710相比较,绝对误差为0.0022;GA-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指标均值为0.8691(RSD=0.63%),与理论值0.9857相比较,绝对误差为-0.1166。因此,最终确定罗布麻叶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载药量为20%、滚圆时间为2 min、滚圆频率为20 Hz。结论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GA-BP神经网络多指标优化的罗布麻叶微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较为合理。

    2025年02期 v.47;No.231 25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HIV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韦叙;陈高;盘丽华;梁慧娜;梁丽花;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HIV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按约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5例)和验证组(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M感染的影响因素,运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和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预测效能、净收益率。结果 196例HIV患者TM感染率37.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AST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TM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中的AUC为0.970(95%CI:0.944~0.997),验证组中AUC为0.949(95%CI:0.907~0.990),两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均>0.05,临床决策曲线风险阈值概率分别为1%~100%、5%~100%。结论 年龄、血小板减少、肺炎、白细胞减少、AST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患者TM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正向净收益率,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7;No.231 264-269+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关系指导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临床应用的研究

    叶三宁;贺艳;蒋芳;王欣欣;

    目的 研究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抵抗关系指导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选择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纳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34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n=317)和对照组(n=317)。两组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对照组术后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则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应用或替格瑞洛替换。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变化并计算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以及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安全终点事件发生率,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用药后7 d时MAR均较用药前下降,研究组用药后7 d时MAR、PRI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访21例,对照组失访29例,其余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研究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安全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基因指导治疗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抵抗关系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利于改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降低MACE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2期 v.47;No.231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低密度脂蛋白与转铁蛋白比值在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张全;刘丽雯;莫远新;陆榆金;邱模勤;丘宏图;苏翠云;赵文华;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与转铁蛋白比值(LTR)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3月10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168例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住院信息,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找到最佳截断值对LTR进行分组,并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使用卡普兰梅尔(Kaplan-Meier)和分层分析评估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高LTR组(≥1.43 mmol/L)显示出较高的死亡风险(单因素HR=1.88,95%CI:1.04~3.40,P=0.036;多因素HR=3.60,95%CI:1.02~12.67,P=0.046)。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LTR组生存期较短(P=0.033)。分层分析显示LTR在65岁以下患者和无肝转移的患者中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LTR可作为接受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特别是在年轻患者和无肝转移的患者中。

    2025年02期 v.47;No.231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练梦南;李浩;陈敏;许誉耀;宾仕凤;梁雁;农艳玫;陈秋霞;龚丽森;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A11-AS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118例稽留流产妇女作为研究组,125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绒毛组织中HOXA11-AS的表达水平。分析HOXA11-AS表达与孕妇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血清VEGF水平及稽留流产发生的相关性。并探究HOXA11-AS表达在稽留流产发生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中HOXA11-AS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的低(P<0.001)。有流产史的孕妇HOXA11-AS表达水平较无流产史的低(P=0.019)。HOXA11-AS表达水平与孕妇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_s=0.290,P<0.001)。多因素分析模型中,HOXA11-AS表达水平越低则孕妇发生稽留流产的风险越高(P<0.05)。HOXA11-AS表达水平预测稽留流产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2(95%CI:0.640~0.759)。结论 HOXA11-AS在稽留流产中低表达,并与血清VEGF有关,可作为预测稽留流产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评估稽留流产发生,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7;No.231 281-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可复性与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血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谢松桂;覃艳宁;黄晓凤;官骏昊;黎淑芳;

    目的 探讨牙髓血流量(pulpal blood flow, PBF)对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 RP)与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symptomatic irreversible pulpitis, SIRP)的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牙髓炎病例189例,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及临床检查结果,分为RP组及SIRP组,RP组83例,SIRP组106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测试患牙与对照牙的PBF,并计算其差值。以牙髓血流差值作为自变量,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牙位类型作为控制变量,诊断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RP平均PBF差值与SIRP平均PBF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牙髓血流差值与诊断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牙位类型作为控制变量之后,牙髓血流差值与诊断结果两者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髓血流量与牙髓炎临床诊断有关,牙髓血流差值有助于RP和SIRP的临床诊断。

    2025年02期 v.47;No.231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鼻咽癌与重度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宁家杰;邓静;李珊珊;廖燕;黄建华;龙建雄;曾萍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鼻咽癌(NPC)患者与重度抑郁症(MDD)患者的共同生物标记物,筛选并鉴定他们共同相关的枢纽基因和生物学通路。方法 本研究使用R语言分析了GSE12452、GSE98793数据集中NPC、MDD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进行取交集来筛选高度相关的基因。基于Cox回归筛选核心基因,LASSO回归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该模型使用来自基因表达综合(GEO)的外部数据集进行了验证。结果 结果显示3个基因(CKAP5、GRB10、TPT1)被鉴定为NPC和MDD的核心基因。根据中位风险评分可将NPC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免疫浸润增强,而且浸润免疫细胞与预后基因和风险评分有很强的相关性。此外,使用数据集GSE102349验证了NPC预后风险模型有效预测总生存期。结论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NPC与MDD相关联的3个预后能力最强的核心基因CKAP5、GRB10和TPT1,并发现他们对NPC的预后有影响。

    2025年02期 v.47;No.231 291-30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lncRNA AFAP1-AS1与METTL14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陈春春;唐经纬;孙岩峰;张浩;乔梦祥;郭伟;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长链非编码(lncRNA)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0例TNBC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AFAP1-AS1 mRNA、METTL14 mRNA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lncRNA AFAP1-AS1 mRNA、METTL14 mRNA表达与TNBC患者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较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lncRNA AFAP1-AS1 mRNA表达量更高,而METTL14 mRNA表达量则更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Ⅲ期、lncRNA AFAP1-AS1 mRNA高表达、METTL14 mRNA低表达均是TNBC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 mRNA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58.06%(18/31),低于lncRNA AFAP1-AS1 mRNA低表达患者的89.66%(26/29)(P<0.05);METTL14 mRNA低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45.45%(10/22),低于METTL14 mRNA高表达患者的89.47%(34/38)(P<0.05)。结论 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AFAP1-A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METTL14 mRNA则明显下降,且二者异常表达与更短的生存期及更高死亡风险相关,均有望成为TNBC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25年02期 v.47;No.231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炎症调节因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的影响: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唐燕燕;童鑫;

    目的 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探讨炎症调节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GWAS作为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基础,以测试41种炎症调节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采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WM)、简单模型和加权模型进行MR分析。以优势比(OR)评估因果关联,采用留一法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MR-Egger截距测试和MR-PRESSO全局检验来检测水平多效性、MR-Steiger检测方向性、Cochran Q检测异质性。利用GEO数据库查询与疾病相关的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进行验证。结果 课题组对FinnGen数据库中41种炎症调节因子进行的双样本MR分析表明,基因预测的IL-9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呈正因果关系(IVW:OR=1.15,95%CI:1.01~1.30,P=0.03),基因预测的MCS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呈负因果关系(IVW:OR=0.92,95%CI:0.85~0.99,P=0.024)。此外,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MR-Egger截距测试和MR-PRESSO全局检验无水平多效性,MR-Steiger检测无反向性,Cochran Q检验不存在异质性。通过对GSE141549数据集中的模块与临床性状关联性分析发现,MCSF基因在Brown模块与患者子宫内膜样本呈负相关关系,IL-8基因在Purple模块与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呈正相关关系,此结果与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IL-9、MCSF等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炎症调节因子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重要的治疗靶点。

    2025年02期 v.47;No.231 306-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个案报道并文献分析

    夏亚楠;金锐;耿亚;赵宁;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心肌酶升高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特瑞普利单抗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心肌酶升高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截至2024年5月),收集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个案报道67篇,共计81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5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为(62.64±11.18)岁,经对症治疗后,79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未用药,转归情况不明,1例患者死亡。结论 应提高对临床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相关不良反应的关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2025年02期 v.47;No.231 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赵龙;黄龙坚;

    目的 通过对我国近20余年医疗资源配置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进而提供理论建议。方法 以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共现网络与关键词演变等知识图谱。结果 相关研究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大高校是研究的中坚力量,作者群之间合作较少,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地域性较强;高频关键词包括“资源配置”“公平性”等,“耦合协调”“动态演进”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结论 未来研究数量仍会增加,且研究热度不减;作者群之间应加深交流与合作;建议进一步优化协同体系,提升医疗机构的公众满意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2025年02期 v.47;No.231 31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20-2022年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流动情况分析

    白欣玉;梁文杰;李佳颖;黄倩薇;张欣梅;张菲谊;马贞玉;陈国湘;

    目的 掌握广西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流入和流出情况,了解广西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人才就职于区内疾控中心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广西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向全区122个疾控中心和19所开设医学专业的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对广西疾控中心人员流动情况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区内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全区疾控中心流入人数大于流出人数,但是流入人员的人力综合素质评分低于流出人员,仅有23.33%流出人员仍留在疾控机构。医学院校方面,高职学历毕业生就业于县级疾控中心占比最大(54.48%);本科学历毕业生就业于市级疾控中心占比最大(50.35%),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就职于疾控中心的数量较少。在区内疾控中心就业医学生的专业中,医学技术类占比最大(29.59%),其次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26.56%)。结论 广西疾控中心人才流失状况较为严峻,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区内疾控中心就业的高层次人才较少。疾控中心和地方医学院校培养单位应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为稳定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努力。

    2025年02期 v.47;No.231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百色市某医院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分析

    黄麟茱;黄衍强;

    目的 分析广西百色市就诊及健康体检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淋病奈瑟菌(NG)感染流行情况及感染特征,并为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4 181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CT、UU和NG的DNA,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构成和临床特征。结果 4 181例患者中CT、UU和NG检出率分别为7.87%(329/4 181)、53.89%(2 253/4 181)和1.41%(59/4 181);CT和NG感染主要集中在<25岁前年龄段,UU主要分布集中在<25岁前和25~50岁的年龄段;CT和UU感染人群主要为妊娠和阴道炎,NG感染主要见于尿道炎患者。结论 本研究育龄妇女CT、NG和UU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青少年女性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且感染与妊娠和阴道炎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

    2025年02期 v.47;No.231 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中医药现代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用药规律研究

    田昱晨;谢良玉;马润泽;毕是昊;师彬;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用药规律,为提高疗效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异位妊娠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和IBM SPSS Statistic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药物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收集52篇文献,涉及95种中药,使用频次502次。高频药物(频次前五):赤芍、桃仁、莪术、丹参、三棱。药物性质偏寒(38.45%),苦味(43.35%)较为常见。药物归经以肝经(38.04%)为主,药物类型主要为活血化瘀药(48.41%)。聚类分析得到3个新方:A1:莪术、三棱、赤芍、丹参、桃仁、天花粉、蜈蚣、乳香、没药、延胡索、水蛭、红花,即宫外孕二号方加减;A2:三七、益母草、川芎、当归、牛膝、香附,即身痛逐淤汤加减;A3:甘草、蒲黄、大血藤、五灵脂、紫草,即失笑散加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赤芍-桃仁、赤芍-丹参、莪术-三棱为强关联药对。结论 中药治疗异位妊娠以“恶血归肝”为指导,治疗重在疏肝行血。研究为异位妊娠的中医治疗提供了药物选择和用药结构的理论支持,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2期 v.47;No.231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医学综述

  • 幽门螺杆菌在哺乳动物中定植和致病的研究进展

    杨万平;阳桂艳;申亚灵;辛雅楠;李文露;黄赞松;黄干荣;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世界上约50%人口被感染,部分发展中国家更高。探索H.pylori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特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将为疫苗、新药物及新治疗方法研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pylori对哺乳动物中灵长目、啮齿目、偶蹄目、食肉目、兔形目等动物的感染定植与致病研究进展,从感染定植量、发病率、病理变化及模型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利弊。提出啮齿目动物小鼠更适合普通实验室研究使用;灵长目恒河猴是筛选候选疫苗的首选动物;偶蹄目中的猪可尝试用于新型抗菌药物和临床前期药效评估。由于操作难度和成本限制,恒河猴等大型动物模型仅使用于少数高级别实验室。

    2025年02期 v.47;No.231 341-34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密度脂蛋白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黄浩;梁琼;王春芳;向淑麟;梁燕冰;邓琪;皮尔誉;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特征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器官功能障碍。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脂蛋白,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不仅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HDL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包括HDL的生物学特性、其在脓毒症中的代谢变化和功能作用,以及脓毒症中HDL相关治疗策略的潜力。

    2025年02期 v.47;No.231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预防策略与治疗进展

    闭覃宇;黄柄桦;罗世官;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主动脉瘤发病率上升,血管内动脉瘤修复技术(EVAR)虽成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内漏影响其远期疗效。本综述对内漏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进行阐述。内漏分Ⅰ~Ⅴ型,Ⅰ、Ⅱ型常见,与手术技术和解剖结构有关,Ⅲ、Ⅳ、Ⅴ型少见,Ⅳ型多具自限性。预防和治疗上,Ⅰ型内漏预防注重支架密封,如Ⅳ型可加固近端锚定区,ⅠB型可延长远端支架等;Ⅱ型内漏预防可栓塞瘤囊分支动脉或填充瘤腔,治疗可选经皮动脉栓塞等;Ⅲ型内漏预防需确保支架组件连接,治疗因病况而异;Ⅳ型内漏多自行缓解;Ⅴ型内漏机制不明,治疗个体化。临床应重视内漏早期识别与分类,制定个体化防治策略,虽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为内漏预防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未来仍需开发新技术并评估长期效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025年02期 v.47;No.231 35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大肠癌筛查策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周子阳;孙纲;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具有生长缓慢、潜伏期长、发病机制不明等特点。家族史、炎症性肠病、腺瘤性息肉、高脂及低纤维饮食等是CRC的高危因素,其预后与早期发现以及外科干预相关,因此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选择合适术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常用的筛查策略有基于粪便筛查的高灵敏度愈创木脂法粪便潜血试验(HSgFOBT)、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多靶点粪便DNA (mt-sDNA)和基于内镜可视化筛查的CT结肠造影、软式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结肠胶囊内镜(CCE)等。传统开腹、腹腔镜、单孔腹腔镜及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也使患者有更多个性化选择。通过及时的早期筛查和外科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推动CRC的精确诊疗。

    2025年02期 v.47;No.231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水通道蛋白9在脓毒症中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进展

    韦梦秋;黄霞;

    水通道蛋白9(AQP9)是水通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其独特的跨膜孔道结构介导小分子溶质运输,维持细胞渗透压和代谢稳态。近年研究表明,AQP9在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异常与炎症调控、免疫细胞迁移密切相关,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及抑制剂的研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综述AQP9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脓毒症中的分子作用,并探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2025年02期 v.47;No.231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医学教育研究

  • 民族医科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耐药微生物防控导师团队为例

    覃洪含;覃灵艳;周文婷;曾红;莫小强;罗家锱;黄衍强;

    本研究聚焦民族医科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深度剖析导师引领与多学科融合在其学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效能。导师依托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研认知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夯实、实验技能提升、科研思维构建以及学术道德培养等层面,为研究生提供精准且全面的指引。多学科融合促使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药学、中药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深度交融,为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开辟全新路径。同时,通过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开展联合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等举措,全方位拓展研究生的学术格局,强化其综合科研素养。导师的引领与多学科融合协同发力,成为解锁民族医科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成长的核心密码,对推动民族医学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5年02期 v.47;No.231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临床护理

  • 基于MBTI性格分析的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接受试管婴儿助孕夫妻心理健康及夫妻关系的影响

    陈慧中;周梦春;李媛;曾海琴;

    目的 探讨基于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性格分析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试管婴儿助孕夫妇的抑郁、焦虑及夫妻关系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中心就诊的首次接受试管婴儿的不孕不育夫妻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46对)。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基于MBTI性格分析结果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生活质量评估(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心理护理的效率更高,干预时间较短。结论 基于MBTI性格分析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初次试管婴儿助孕夫妇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为心理护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望在生殖医学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25年02期 v.47;No.231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类论文。栏目开设有论著与临床报道、中医药现代研究、医学综述、临床护理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医药、卫生、科技人员。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数据可靠。所有类型稿件字数不宜低于5000字。来稿一律文责自负。2.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一般5个。具体参照《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论文模板格式(详见本刊投稿系统首页“信息公告”栏)书写。

    2025年02期 v.47;No.231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