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论著与临床报道

  • 罗汉果皂苷V对高糖诱导AML-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侯新月;王娟;何叶;陈旭;

    目的 探讨罗汉果皂苷V(MV)是否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ML-12肝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从而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浓度葡萄糖(144 mmol/L)构建AML-12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CCK-8法筛选MV的最佳干预浓度(70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及PI3K/Akt通路关键分子(Akt、P-Akt)的表达。结果 高糖处理显著降低AML-12细胞活力并诱导凋亡,同时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ROS释放,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P-Akt/Akt比值下降)。MV干预后,细胞活力提高,凋亡率降低,凋亡蛋白表达下调,ROS生成减少,且PI3K/Akt通路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MV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ML-12肝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对高糖环境下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25年03期 v.47;No.232 375-380+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沉默ADAM17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轴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孙文衍;路盈利;关翰;伍宏亮;陈志军;

    目的 探明沉默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7(ADAM17)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轴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收集到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样本中ADAM1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中ADAM17的表达。siRNA转染构建ADAM17沉默细胞模型后,CCK-8和EDU染色实验检测并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沉默ADAM17后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AM17在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过表达,同时Western Blot和PCR结果显示ADAM17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P<0.05)。CCK-8和EDU染色实验显示,相较于NC组,沉默ADAM17组中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效率下降(P<0.05)。迁移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相较于NC组,沉默ADAM17组显著抑制了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NC组,沉默ADAM17组中的p-AKT和p-PI3K表达下降(P<0.05),然而AKT和PI3K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沉默ADAM17下调PI3K/AKT信号轴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

    2025年03期 v.47;No.232 38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学筛选铅暴露致脂质代谢紊乱的关键通路及基因

    王亚坤;周语嫣;满玉萱;章征保;郭雪峰;

    目的 通过整合多个铅暴露的组学数据分析铅暴露致脂质代谢紊乱的关键通路及基因,并利用体外细胞铅染毒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R软件进行基因差异分析和富集分析,明确关键信号通路及基因;通过CCK-8试验检测铅染毒对肝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RT-qPCR验证铅染毒调控的关键基因。结果 3个组学数据库分析结果均显示,GO富集分析表明铅暴露主要与固醇代谢过程、脂质稳态、胆固醇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以及脂蛋白颗粒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铅暴露主要与JAK-STA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有关,其中在铅致脂质紊乱中,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基因CDKN1A、IL9R等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体外实验验证了随着铅暴露浓度的升高,CDKN1A、IL9R、LEPR表达水平升高,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铅暴露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CDKN1A、IL9R和LEPR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肝脏脂质代谢。

    2025年03期 v.47;No.232 387-39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外探讨热疗提高乳腺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宁贻崇;夏良娥;周翠;黄伟;冯绍华;

    目的 在细胞层面探讨热疗是否增强乳腺癌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 将MDA-MB-231细胞分为4组进行对比研究:常规培养对照组(T37)、T40组、DDP组、T40+DDP组。首先测定顺铂在MDA-MB-231细胞中的IC_(50)值,再运用MTT、流式检测凋亡和周期分析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检测细胞转移能力;接着收集DDP组和T40+DDP组上清培养液分别培养HUVEC细胞,检测两组上清对HUVEC细胞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的影响;最后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探讨分子机制。结果 顺铂在MDA-MB-231细胞中的IC_(50)值为13.60 nM;与对照组相比,T40组、DDP组、T40+DDP组均抑制了细胞增殖和转移;T40+DDP组较DDP组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T40+DDP组上清培养液较DDP组更加显著地抑制了HUVEC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刺激了MDA-MB-231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SPA8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影响了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刺激MDA-MB-231细胞的HSPA8表达,增强对顺铂的敏感性,从而对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起到更强的抑制作用,为后续体内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临床上开展热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7;No.232 394-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疏风解毒胶囊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艳;杜冬生;高明珠;吴义锟;JOBARTEH Muhammed;石紫赫;钟树志;余方流;杨竹;

    目的 应用疏风解毒胶囊(Shufeng Jiedu Capsules, SFJDC)干预甲型流感病毒体外及体内感染模型,通过检测流感病毒M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其抗病毒活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流感病毒株(H1N1-PR8)感染狗肾(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细胞建立体外感染模型,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SFJDC对MDCK细胞最适浓度,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SFJDC对细胞内流感病毒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H1N1-PR8病毒株感染BALB/c小鼠构建体内感染模型,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SFJDC低剂量组、SFJDC高剂量组,每组10只;q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血凝抑制实验检测SFJDC对流感病毒血凝素抑制活性;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检测SFJDC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FJDC组病毒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JDC在2 000μg/mL浓度及以下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体内实验发现:SFJDC治疗组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2 000μg/mL的SFJDC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96.00±1.00)%(P<0.001),且抑制效果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SFJDC在体内及体外具有明显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密切相关。

    2025年03期 v.47;No.232 40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优化提取蝉翼藤树皮总多酚工艺及其二氯甲烷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婷;王彦;项若璇;刘欣;周宇云;叶小娟;李海;王国栋;周玉燕;

    目的 旨在研究蝉翼藤树皮总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蝉翼藤树皮中多酚进行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且通过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判断其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用CCK-8法检测蝉翼藤树皮二氯甲烷部位药物浓度毒性,通过SOD、CAT和MDA水平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蝉翼藤树皮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 g/mL、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60 min和功率400 W。此参数条件下,测得蝉翼藤树皮多酚的产量为(13.50±0.43) mg/g,与预测值非常接近。蝉翼藤树皮二氯甲烷提取物可显著提高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SOD及CAT活力,降低其MDA含量及ROS水平(P<0.05)。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蝉翼藤树皮总多酚的提取,且蝉翼藤树皮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深入研究蝉翼藤提供实验基础。

    2025年03期 v.47;No.232 407-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肿1号膏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马丽;张庆;吴其国;

    目的 制备消肿1号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D-最优混料制备消肿1号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消肿1号膏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及没食子酸、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分别在10.62~212.40μg/mL、5.03~100.60μg/mL、5.08~101.60μg/mL、5.50~110.00μg/mL、20.88~208.80μg/mL,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消肿1号膏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4±0.04) mg/g、(0.24±0.03) mg/g、(0.15±0.01) mg/g、(0.19±0.02) mg/g和(0.54±0.02) mg/g。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D-最优混料设计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合理,可用于消肿1号膏的质量控制。

    2025年03期 v.47;No.232 416-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王周;汤可;王子璇;陈燕;金岳龙;姚应水;余结根;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4年7月~10月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 697例健康体检人员资料,依彩超检查分病例组(1 511例,彩超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对照组(2 186例,彩超检查阴性)。收集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史、病史及多项血液指标等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4.4.2软件和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是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史、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增加患病风险。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99~0.917),P<0.001。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有一定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性。

    2025年03期 v.47;No.232 42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TO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差异性分析

    卜昆鹏;周康康;黄山珊;何佩耕;薛超;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mTOR基因rs103452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共纳入208例对照者和183例AAV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mTOR基因rs103452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差异,以及AAV患者临床资料与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mTOR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34528的3种基因型频率在AAV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V患者中mTOR rs1034528的3种基因型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B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3种基因型中,CC型的血红蛋白最高,其次是GG型,GC型最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 rs1034528不同基因型之间,蛋白尿和肌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人群中mTOR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34528与AAV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可能与蛋白尿和肌痛的发生有关。

    2025年03期 v.47;No.232 427-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25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韦冠京;黄素毅;李玉秋;谢治;唐玉红;李丽丽;唐娟;高珊;

    目的 分析广西南宁225例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基因分型情况,探讨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为HPV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法对南宁225例男性CA患者皮损组织进行分型检测,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疾病特征和生活习惯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本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25例尖锐湿疣患者中共检出26种HPV亚型,前3位分别HPV6型106例(47.11%)、HPV11型56例(24.89%)、HPV52型23例(10.22%)。一重感染占64.89%,多重感染占35.11%。低危型感染占59.56%,高危型感染占17.33%,混合型感染占23.11%。熬夜(OR=3.484)、性伴侣≥2人(OR=2.880)、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经常OR=10.574,偶尔OR=30.802,从不OR=24.300)、同性性行为(OR=3.910)、皮损多发(OR=3.029)、HPV多重感染(OR=2.178)是男性CA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南宁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单一感染多见,皮损多发、HPV多重感染、不良的性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男性CA复发密切相关。

    2025年03期 v.47;No.232 43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患者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研究

    刘程宇;李跃峰;仝瑞兵;刘岩;李荣双;李广;王行宏;

    目的 对比结直肠肿瘤患者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菌群变化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菌群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代谢产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3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变肠道组织和健康肠道组织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1)病变组对比正常组之间肠道微生物的丰度有差异(P<0.05)。(2)通过检测,发现病变组织代谢产物发生了显著变化,鉴定了20种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揭示了这些代谢产物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诊断价值。结论 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组织相较于正常组织代谢产物及一些菌群种类会发生变化,且有显著差异,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和发现菌群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及机制的关系,并且还可以发现结直肠肿瘤筛查和治疗的新方向。

    2025年03期 v.47;No.232 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圣强;杨少峰;沈崇文;蔡超;刘戈;施超;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mjury, 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提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8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9例)和非AKI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术前EF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术前血肌酐值、肾动脉受累累及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P<0.001),术中输血量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AKI组高于非AKI组(P<0.05),两者在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肾动脉受累(OR=4.441,95%CI:1.130~17.469,P=0.033)、术前血肌酐值(OR=1.066,95%CI:1.008~1.128,P=0.026)、体外循环时间(OR=1.021,95%CI:1.005~1.037,P=0.010),肾动脉受累、术前血肌酐值、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739、0.750、0.849。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AKI发生率高,术前血肌酐值、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47;No.232 44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黄玮;张秋怡;黄田纳;杨大伟;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90岁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n=213)、骨量减少组(n=317)及骨质疏松组(n=20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利用Spearman相关性评估临床指标与腰椎T值的相关性,采用二次回归分析尿酸与腰椎骨密度(BMD)T值的非线性趋势,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1)与骨质正常组相比较,骨量减少组的体重指数(BMI)、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骨质疏松组的BMI、Cr、UA、TG、血清降钙素(CT)显著下降,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旁腺素(PTH)显著上升(P<0.05);与骨量减少组对比,骨质疏松组的BMI、TG显著下降,年龄、HDL-C、PTH显著上升(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DL-C是中老年T2DM患者合并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BMI、UA是合并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HDL-C、PTH是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BMI、UA是合并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5);(3)Spearman分析表明,年龄、HDL-C、PTH与腰椎T值呈负相关;BMI、UA、TG、CT与BMD T值呈正相关;(4)二次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腰椎T值呈现倒U型变化,计算尿酸值拐点,男性为421.8μmol/L、女性为358.6μmol/L(P<0.05);(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UA、HDL-C、PTH、5项联合的AUC为0.650、0.744、0.631、0.650、0.594、0.802(P<0.05)。结论 年龄、HDL-C、PTH与BMD T值呈负相关,是中老年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尿酸与BMD T值呈正相关,BMI、尿酸是保护因素,其中,当男女性尿酸水平分别超过421.8μmol/L、358.6μmol/L时,其保护作用减弱。

    2025年03期 v.47;No.232 449-45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源单重链噬菌体展示纳米文库的构建以及抗HER-2抗体的筛选

    周凌婕;邵慧敏;李仁杰;徐振宇;

    目的 构建天然人源化单重链噬菌体展示纳米文库,筛选出特异性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重链抗体,作为后续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的抗原靶向结构域。方法 分离志愿者的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中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根据重链抗体保守区域骨架区FR设计引物,扩增出抗体的人抗体重链可变区(VH)片段,再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重组到噬菌体中,建立天然的人单重链噬菌体纳米文库,筛选特异性靶向HER-2的噬菌体,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亲和力和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源化单重链噬菌体纳米文库,总库容达到5×10~(10)且多样性较好,并成功筛选到高亲和力的抗HER-2单重链抗体。结论 本研究成功筛选到了抗HER-2的单重链抗体,并通过ELISA、流式等方法验证了其亲和力和特异性,为后续基于HER-2的抗体筛选与开发,以及临床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2025年03期 v.47;No.232 457-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基于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

    王娴;沈毅;陈涛;廖宁;张玲丽;刘柳芳;李相志;

    目的 旨在评估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水平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此项横断面研究使用了2013—2014年间进行的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一共纳入1 908名研究者。通过逻辑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回归评估了成年人群中NfL水平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此外,还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评估了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所有参与者中,有180例(9.43%)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NfL值高于非抑郁症患者(P<0.05)。NfL以19.0 pg/mL为临界值分为两组,根据单变量分析,高NfL组(≥19.0 pg/mL)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OR=2.016,P<0.001)。调整所有协变量后,NfL与抑郁呈正相关(OR=1.503,95%CI:1.035~2.172,P<0.05)。RCS分析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NfL与抑郁之间呈U型非线性关系(P=0.027)。在交互作用分析中,NfL与抑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很强。结论 血清NfL是抑郁症的独特生物标志物,NfL水平(≥19.0 pg/mL)与抑郁症之间密切相关。

    2025年03期 v.47;No.232 465-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在肺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谈洁颖;李瑞方;杨霞;宁宗;

    目的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其应用于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增幅较大,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检索2013—2024年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于肺部肿瘤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 327篇文献。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发文量排行前三,但研究者和机构之间缺乏跨区域合作。分析关键词和文献被引结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学图像分析。结论 人工智能在肺部肿瘤领域的应用研究呈上升趋势,肺部肿瘤的诊断与分类、预测肺癌化疗反应及预后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性能的提升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2025年03期 v.47;No.232 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肝硬化营养评估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姚晓转;张召弟;姜雪飞;李紫薇;贺利平;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探究肝硬化营养评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为优化肝硬化临床营养支持路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整合1997-2024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工具开展多维度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共纳入1 031篇文献(国内369篇,国际662篇)。日本(n=81)与中国(n=63)构成该领域学术产出核心国家,加拿大与英国共同占据战略枢纽地位(中介中心性=0.17);机构合作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国内机构与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等国际机构分别形成了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核心合作网络;核心作者网络呈现国内姚佳团队与国际TANDON PUNEETA组的显著学术影响力。关键词突现检测显示,国内研究聚焦“营养评估”(突现强度5.62),而国际学界前沿转向“肌肉减少症”(7.48)及其分子机制探索。研究热点已形成以个体化营养干预、肌肉减少症病理生理、衰弱综合征评估为核心的知识集群。结论 肝硬化营养评估研究热度逐年上升,未来应通过建立跨国研究联盟、开发标准化评估工具包及开展多中心纵向队列研究,从而有效弥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鸿沟,为实现肝硬化营养管理的精准化与循证实践转化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3期 v.47;No.232 47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现代研究

  • 基于网络针灸学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核心穴位的作用机制

    李诗军;李成龙;伊虎;屠颖;王颖;

    目的 运用网络针灸学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核心穴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选取建库至2024年6月1日的相关文献,提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腧穴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及高频穴位筛选,进一步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确定核心穴方,并对核心穴方进行潜在靶点挖掘,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提取核心靶点,并利用基因本体(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纳入文献处方134条,筛选出核心穴位合谷、太冲、地仓、阳白、颊车。挖掘潜在靶点243个,与周围性面瘫共有靶点94个,筛选出蛋白激酶B1(AK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录因子AP-1亚基(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核心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AGE-RAGE、Relaxin信号通路等;涉及神经元凋亡、神经营养与修复、炎性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核心穴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2025年03期 v.47;No.232 486-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组方规律研究

    张稳稳;刘聪;崔禾苗;张永霞;郝旭亮;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临床诊治高脂血症的完整中药复方,在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规律。结果 并纳入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复方168首,涉及152味中药,用药1 760次。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甘、苦、辛居多,归经集中在肝、脾、肺经。使用率超50%的高频药物有山楂、丹参等。常用药对如丹参-山楂;角药有山楂-泽泻-丹参等;核心组方含山楂、丹参、泽泻等。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以补肝肾健脾、活血化瘀为原则,秉持辨证施治,将理法方药相结合。

    2025年03期 v.47;No.232 492-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eo4j技术探寻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规律:“脾统四脏”理论之思

    俞凡;张薇;许涛;许奎;

    目的 基于Neo4j技术探寻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规律,分析脾与四脏(心、肝、肺、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并整理收集其中包含的中医处方、证型等数据,对其中数据进行频率、频次统计,对中药处方与证型、中药处方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进行权值、置信度、提升度的计算,并将数据导入至Neo4j图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文献183篇,涉及中药175味,高频药物14味,其中白术、火麻仁、当归、甘草、枳实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平为主,多归脾、胃、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以益气健脾、甘温补虚为主,用药遵循从脾论治并兼顾他脏的规律。

    2025年03期 v.47;No.232 498-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中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张浩然;赵欣;刘哲;付琪;赵论;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发生发展以及诊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LncRNA和CircRNA是其中的两种非编码RNA类型。ncRNA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靶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影响MM的发生发展。并且ncRNA近年来在MM中已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深入研究异常表达ncRNA在MM中的作用及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并可能为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国内外发表的不同LncRNA的功能特征及诊疗价值在M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年03期 v.47;No.232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环境特点构建的纳米递药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路宜贤;郭锦晨;卢佳;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炎症性关节炎的一种,以滑膜炎和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目前,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抗炎或镇痛等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康复,然而长期服用抗风湿药仍存在如剂量大、用药频率高而造成心、肝、肾功能障碍等弊端。纳米递药系统能够更好控制病变组织中的药物积累,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同时提高靶向药物疗效以有效解决上述弊端。RA患处具有酸性、乏氧等炎症微环境特点,为构建多层次的纳米递药系统对抗RA提供了靶点。针对RA在酶、氧化还原体系、pH值等微环境中的特点,进行在纳米递药系统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综述,通过对比微环境和纳米递药系统对RA治疗的影响,为后续构建更具针对性的纳米递药系统治疗RA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232 50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许凤;王剑华;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oxide, TMAO)是一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由饮食中的胆碱、甜菜碱和左旋肉碱在肠道菌群及各种酶的作用下生成,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还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血浆TMAO水平与患癌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然而,这种关系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本研究综述从TMAO代谢产生、免疫调节角度讨论了TMAO参与肿瘤进程及影响肿瘤治疗的可能机制。

    2025年03期 v.47;No.232 513-517+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研究

  • 基于思维导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青;蓝家富;吴海萍;李静;黄婷;李俊璇;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学生超声诊断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本科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讲课模式,n=30)和观察组(思维导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n=30)。教学活动包括理论讲授、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演示,最终通过期末考试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学生在超声图像的识别和诊断、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且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为深入。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该模式通过增强互动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超声技能、临床诊断能力及学习兴趣,为超声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232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现状及OBE理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蒋丽;李秋菊;郭婷;李秀楹;曹存巍;

    目的 探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学》理论课中的教学改革思路。方法 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教学现状、OBE理念教学模式的内容和路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BE理念建设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新教育理念模式,着重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成果逆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OBE理念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改革不仅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也为其他课程的医学教学改革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025年03期 v.47;No.232 522-524+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医学本科《循环系统基础与临床》未来改革与思考

    刘燕;黄照河;周柳芳;谢金莲;刘莉;潘兴寿;

    目的 针对人工智能(AI)技术重塑医学教育方式的趋势,本研究以临床医学本科《循环系统基础与临床》课程为切入点,构建“需求-方法-挑战”三维分析框架,探讨智能教育转型方案。方法 构建包含智能诊断辅助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和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智能教学体系,通过系统整合技术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同时对教改班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传统教学由于技术落后,教学方法及评价单一及缺乏个性化等原因,严重制约医学人才的培养。智能教学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循环系统复杂生理与病理机制的理解深度,强化其临床决策能力,提高其岗位胜任力。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三维分析框架与智能教学体系,为AI驱动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推动本科医学教育智能化发展。

    2025年03期 v.47;No.232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护理

  • 育龄期稽留流产患者心理痛苦现状的多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视角

    李文慧;银萍;渠苹;

    目的 探讨育龄期稽留流产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缓解患者心理痛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于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诊治的260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凯勒斯心理困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最终共纳入260例患者,75.0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260例患者的心理痛苦总得分为(21.78±8.68)。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对心理痛苦呈负相关,医学应对方式中的回避维度、屈服维度对心理痛苦呈正相关(P均<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现育孩子数、是否为计划妊娠、面对、屈服、家庭支持、他人支持、自我效能感是患者心理痛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育龄期稽留流产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视,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并积极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鼓励患者勇敢表达真实感受,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促进其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2025年03期 v.47;No.232 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段梦影;杨静;董奥奇;王凯璐;周立恒;王晓晔;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2所三甲医院收治的30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调节疲乏量表(SRF-S)、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op-Q-SF)、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疾病接受度量表(AIS)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302例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得分为(50.63±7.10)分。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与Fop-Q-SF呈正相关(r=0.435,P<0.01),与APGAR、AIS呈负相关(r=-0.701,P<0.01;r=-0.517,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op-Q-SF、APGAR、AIS、合并慢性病数量、乳房手术类型、临床分期是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的影响因素(调整R~2=0.678,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水平较高。相关职能部门与护理团队应基于其影响因素量身定制个性化干预策略,通过提升患者家庭关怀度、疾病接受度,降低疾病进展恐惧,减轻乳腺癌患者自我调节疲乏。

    2025年03期 v.47;No.232 53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症性肠病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英杰;岳皖秋;钱自华;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1.41±6.3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β=-0.075,P<0.001)、居住地(β=0.074,P=0.020)、病程(β=0.066,P=0.036)、疾病类型(β=-0.071,P=0.043)是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79.7%的变异(F=105.227,P<0.001)。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社会疏离感位于较高水平;临床医务人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恐惧感,引导患者采取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进而增加其社会融入度。

    2025年03期 v.47;No.232 541-54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6家医院临床护士疼痛护理胜任力现状调查

    杨萌;梁青叶;童莺歌;陆世翠;林静;杨玉海;黎含香;

    目的 调查广西6家临床护士疼痛护理岗位胜任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疼痛护理胜任力调查问卷,于2024年9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广西桂林、南宁、百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二级综合性医院各3所651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6%。临床护士对疼痛护理的疼痛的评估和监测得分为(84.98±18.68),药物镇痛护理得分为(39.02±8.21),非药物镇痛护理为得分为(21.16±4.89),镇痛治疗不良反应护理得分为(22.05±4.36),疼痛健康教育得分为(50.02±10.50),专业发展能力得分为(18.84±5.74),总分为(236.04±45.64)。6个维度均与疼痛护理胜任力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民族、医院等级是临床护理疼痛护理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护士疼痛护理胜任力总体良好但个体发展不均衡,管理者应针对薄弱领域加强培训,特别是不能交流患者的疼痛评估、非药物镇痛护理及科研能力,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疼痛培训知识体系,以提升疼痛护理质量。

    2025年03期 v.47;No.232 545-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类论文。栏目开设有论著与临床报道、中医药现代研究、医学综述、临床护理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医药、卫生、科技人员。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数据可靠。所有类型稿件字数不宜低于5000字。来稿一律文责自负。2.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一般5个。具体参照《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论文模板格式(详见本刊投稿系统首页“信息公告”栏)书写。

    2025年03期 v.47;No.232 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